中医对慢肝,肝硬化的辩证施治
一,慢性乙肝中医的辩证施治: 根据中医辨证,慢肝患者正气虚损,先天不足,邪毒乘虚而入。肾为先天之本, 补肾即培扶正气。西医称谓提高机体免疫力,免疫力正常是清除病毒的关键。
五行中肾为水肝为木,水生木,肾为肝之母,久患肝病者大多肾阴虚而肝阳亢,阴阳失衡。滋阴即补肾,母强子壮间接补了肝。慢肝共分为五个证型,湿热中阻型,肝郁脾虚型,肝肾阴虚型,瘀血阻络型,脾肾阳虚型。湿热毒邪较盛时在治疗的始终有三个期,即:活动期(肝功能指标上升);高峰期(肝功能指标更高)说明正邪相搏激烈;静止期,肝功能复常。根据不同证型和不同时期用药有所区别。在活动期要以清热解毒,利湿化淤 ,驱除毒邪 恢复肝功为主。如、虎杖、茵陈、栀子、茯苓,猪苓、大青叶等。及部分滋阴补肾药如冬虫草,黄精,巴戟,元参,山萸肉等除调节免疫力外,还有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的作用,有助于病毒的清除。高峰期要注重扶正,补元气以利驱邪,辅以活血化瘀药,及时疏通血脉,预防肝内瘀血。 黄芪、党参、茯苓、灵芝,当归,丹参,丹皮,三七等。静止期要以滋补肝肾为主,补肾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,加强病毒的清除力和预防肝细胞纤维化 。 总之扶正可以祛邪,清热解毒药,可以加强对病毒的清除作用。还要重用活血化瘀类药物,只有疏通血脉、才能加速肝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、激活吞噬细胞吞噬功能。
二,丙肝的中医治疗
医学界普遍认为丙肝比乙肝更难治,而且发展成为肝硬化,肝癌的几率更高。但中医是不考虑病毒分型的,治疗丙肝的理论,依照扶正祛邪的原则,以活血化瘀、滋阴补肾为主治疗。而且对比丙肝与乙肝的治疗效果。无明显差异。只是巩固时间要加长。所以丙肝 及丙肝引起的肝硬化,是能完全治愈的。 三,肝硬化期的中医辩证
中医通过四诊望闻问切诊断:肝病面容, 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,其特点为面部皮肤色泽灰暗,没有光泽弹性差,皮肤干燥、粗糙,有的患者由于肾亏眼圈周围灰暗尤其明显,有点像“熊猫眼”,有的患者颜面部或鼻尖部出现细小的毛细血管扩张(蜘蛛痣)见图(一)、肝掌见图(二)。硬化早期肝脾肿大,中晚期肝脏缩小脾肿大,腹壁,食道静脉曲张.腹胀气,舌质暗紫两侧兰,脉象弦紧或沉濡等都归属祖国医学的“血瘀”,由于全身的气血瘀滞,久而久之,造成多脏器功能失调,瘀久酿毒而生,如血逆妄行,呕血便血,腹部膨大而软.饥而不敢餐,.餐后腹胀更重,中医称之气鼓。继续发展会出现腹水,下肢浮肿,小便减少.腹部大而硬,中医称水鼓。后期寻衣摸床,所问非所答,就是肝昏迷的症状。以上都是气血淤滞造成的。
图一
图二
四,肝硬化的中医治疗
肝硬化期,正气的虚损造成多脏器受损 所以驱邪必先扶正。要重用滋阴补肾,益气养血药,还要重用活血化淤药以柔肝。应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中药,治疗肝硬化已有悠久历史,经现代科学实验和临床应用证实,中药有改善肝脏微循环,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,减少胶原纤维产生和增强胶原酶活性等作用,可用于阻断肝纤维化的生成 。中药有很多抗纤维化的药如丹参,赤芍,桃仁,马鞭草,三七,当归等。只要配伍合理都能起到阻断和吸收纤维化的作用。肝纤维化与大多数疾病的治疗一样,早诊断、早治疗是治愈的重要条件。在肝纤维化期治疗,是可以完全逆转的。早中期肝硬化大部分能完全逆转,晚期肝硬化只能部分逆转。联合用药, 整体调理,合理组方,才能在软肝缩脾,改善门静脉高压,逆转肝硬化等方面有明显的治疗效果。
五,肝腹水的中医辩证
硬化腹水在中医属臌症范畴,古代医籍多有论述,由于临证时并发症较多,病证也较为复杂。主要是由于正虚(气虚、脾虚、阴虚)肝郁血滞,湿热凝结成痰,瘀阻血络,由于肝、脾、肾三脏功能失调,三焦气化不利,气血运行不畅,水湿不化,聚而成水。若水蓄日久,或湿热未清,蕴毒化热,湿热熏蒸,或见发热,或并发黄疸;严重时痰热互结,蒙蔽心包,也可出现神昏、谵妄等肝昏迷之危候。中医治病注重整体调理,首先从扶正入手,以滋阴补肾药恢复元气保肝护肾。要根治腹水就要寻根,肝硬化腹水其根在肝脏变硬。肝不摄水,水不断,从肝脏表面渗出漏入腹腔,形成腹水。所以重用活血化淤,软化肝脏的药。丹参.血竭、三七、山甲,鳖甲等、只要肝脏变软,肝表面就不会渗水,腹水才能彻底消失。利尿只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痛苦,切不可求之过急,大量利尿会导致肝昏迷。要禁用一切有毒性的利尿药,因此时多脏器受损,肝脏解毒能力非常弱,经不起丝毫打击。利尿药可用腹水草、车前子,葶苈子,苍术,沉香、半边莲等中药。治疗后,症状和腹胀逐渐消失,尿量,排气增加饮食增加、肝功开始恢复。才能从根本上治愈腹水。青岛谭静中医肝病门诊
电话:0532-88899120、15020056369
地址:青岛市北区山东路171号万科中心